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 无障碍阅读
九游网页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农业硅谷”里的“科技范儿”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4-09-30 09:2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应农时、忙农事、享丰年。沃野流金时,奏响丰收欢歌的,不仅仅是忙碌在田间地头的新农民,还有奋斗在园区、在实验室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科技的“根”扎得越深,“叶”才能更茂;“地”踩得越实,“天”才会更高。要想找到九游网页版农业科技创新的“密码”,不妨走进位于浦口的南京国家农创中心。

“不同于高校院所和产业园区,农创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一个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融合创新的大平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党工委书记、管办主任周蓉蓉说,作为全国首家、华东区域唯一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自2018年5月实体建设以来,在这里,更多科学家与企业家走到一起,在实验室与大田中建立了纽带,让科技界与产业界达成了共识,让彼此成为朝着共同目标双向奔赴的科研“合伙人”,实现科研成果“即创即转,即研即推”。

激发动能,加速实现“0到1,再到100”

创新,是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发展之本。近年来,中心坚持以创新研发为基础,以产业技术孵化、产业化为重点,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创新动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遍地开花。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基于邹学校院士创新研究中心而成立的南京新创蔬菜分子育种研究院已经产出了诸多成果。“蔬菜的商业化育种就是通过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品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已培育出新海青375、新快白191、结球乌菜等品种,一经推出就成为省、市农技部门重点推广的品种,其中“明星产品”新海青375更是研究院的招牌之一。

今年5月,农创中心举办发展大会,会上发布了10项新技术。其中,来自南京思农生物有机肥研究院研发的哈茨木霉菌NJAU4742靶向根系调控技术,是从沈其荣院士团队菌种库资源中挑选出优质木霉菌株,重构土壤健康微生物区系、高效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河蟹智能分选机则是由赵春江院士团队采用机器视觉、自动称重、无损检测技术,实现了河蟹品质特征的高效分选及数字化管控,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空白……这些新技术目前均已成功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创新创造步履不停,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如今,中心围绕智慧农业、生物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在关键细分领域形成“一个院士团队+一个龙头企业+一批高科技农业企业”的产业布局,累计引进院士团队10个。推动院士团队、重点企业开展“揭牌挂帅”、联合创新,开展“邻里合作、跨界合作”30多项;推动入园企业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50多项。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动力源”,那么“示范推广”就是“催化剂”。没有示范推广,科技创新势必走入闭门造车的死路子。一直以来,中心紧扣自身使命,持续做好“成果推广”这篇文章。在浦口区,实施引领全区农业发展行动,落地农业微生物菌剂中试研发平台等近10个产业化项目,建设数字化示范无人农场等高科技应用场景50多个;在南京市,与各个涉农区建立联动发展机制,落地智慧太阳光型植物工厂、特种花卉(朱顶红)种植基地等高科技应用场景60多个;在江苏省内外,与徐州邳州、宿迁泗阳、安徽滁州、新疆伊犁等30多个涉农市县、产业园区建立合作关系,输出近百项入园企业技术产品。

夯实底座,“创新种子”长成“产业大树”

9月28日,农业农村部农药风险监测与创新应用公共研发平台在农创中心正式启用。

据了解,该平台能够为政府、农药企业和农业生产提供新农药创制、农药风险监测与评估、农药安全高效应用提供新技术和研发服务。“未来,我们以科学理论突破引领农药创新发展方向,以共创共享的市场机制构建农药产业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以技术专利创新回报为动力,推动现代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改变我国新农药创制落后和产业发展低水平内卷的局面,突破抗药性治理的卡脖子技术障碍,解决农药使用过程中容易失效、造成残留和环境污染等的重大问题。”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离不开平台支撑。回拨时间的指针,9月23日,在2024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产业科技供需对接活动上,江苏海洋生物资源创新中心启用,拓展海洋生物领域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农业科技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坚持科技创新,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要竞争力,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如何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突破农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自然成为题中之义。

从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到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从智慧农业技术集成与应用创新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到绿色智能肥料创新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近年来,中心落户10多个高价值创新平台,获批建设“智慧农业、蔬菜育种、智能肥料”等领域6家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建成投用,并支持入驻企业建设创新中心、实验室等,形成科研平台集群。

同时,针对农业特点,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大楼走向大田,就近就便布局500亩西江口“四新”成果孵化展示基地、4248亩兰花塘稻麦产业创新基地、210亩南繁种业创新基地等近5000亩中试孵化展示基地,为企业团队提供创新成果中试、孵化和展示推广空间。

“无论是科创载体平台,还是孵化展示基地,都成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策源地,正在推动更多‘创新种子’加速长成‘产业大树’。”周蓉蓉说,农业科技力量,应面向战略、面向产业、面向未来,紧盯国际之变、发展之变、科技之变,使科技创新“供给侧”同大国强农“需求侧”精准对接。

完善生态,“矢量效应”不断释放

为解决企业员工用餐问题,今年年初,农创中心食堂正式开业。谁曾想,第一天中午群里信息就“爆了”。菜价贵、分量少、排队很久、体验感很差……企业服务部负责人用“问题满天飞”5个字来形容当天的情况。

农创中心党工委领导班子得知此事后,非常重视,一致认为“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当天全部免费,餐费原路退回;调整就餐时间,引导秩序;优化菜品和价格,“食堂连夜整改,夜里12点还在做测试调试”。第二天,情况“逆转”,大家不仅没有再度吐槽,还纷纷表示“园区反应迅速,把他们说的话当回事儿”。

营商环境的背后,是简单的“以人为本”逻辑的内在坚持。“园区的营商环境是有口皆碑的,这得益于我们把企业的大事小情都放在心里,任何事情都要做到第一时间给予反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品种选育到农机应用,从品牌打造到金融支持,近年来,农创中心紧扣智慧农业、生物农业和功能农业三大方向,以集成式服务厚植创新生态——科技成果来了,可以找到企业对接和资金合作;企业来了,能插上科技的翅膀;创新创业者来了,能找到具体项目。

在硬件设施方面,面积56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全面建成,5栋百米塔楼提供高品质、高标准办公环境,3.5万平方米公共实验区实现科研服务开放共享;在生活配套方面,食堂、超市、咖啡厅、酒店、人才公寓等商业配套一应俱全;在企业服务方面,上线智慧园区平台系统,配备一站式服务中心,集成金融、法务、咨询等多方面功能,提供贴身的“店小二”式服务;在资金扶持方面,成立17.8亿元科创投资基金,探索“创新—创业—创投”发展闭环……

优化布局,提升服务,农业科技创新的“矢量效应”被不断释放。数据显示,目前,入园企业团队累计申请专利600多件,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编制,3家企业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二等奖,10多家企业获评全国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高科技成果和产品不断涌现,形成农创中心“十大技术、十大产品、十大服务”。